好书推荐
第八十七期

来源: 时间:2019-06-03 点击量:

1、《大学的终结:泛在大学与高等教育革命》

作者:[美] 凯文·凯里(Kevin Carey)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你了解目前全球高等教育的现状吗?你知道高等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吗?你听说过泛在大学吗?翻开本书,了解大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大学的终结:泛在大学与高等教育革命》一书由美国知名教育作家凯文? 凯里倾情打造。作者在书中详细论述了美国大学的历史变迁、大学的本质、大学的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泛在大学的定义、传统大学在大趋势下的挣扎,以及未来高等教育的学历认证与呈现形式。本书作者用缜密的逻辑、风趣的语言及生动的案例带你一窥高等教育的未来。

《大学的终结:泛在大学与高等教育革命》适合教育工作者、教育改革和创新者,研究高等教育以及对高等教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2、《大学的未来》

作者:德里克.博克 薇薇恩·斯图尔特 戴维·珀金斯 凯文·凯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

《大学的未来》综合展现并客观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利弊得失,论述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殊性、优越性以及脆弱性,同时从本科教育、专业教育和学术研究三方面阐述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作者反复强调改革的重要性,认为纵使过程困难重重,但改革创新仍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案例。通过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来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3、《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作者:约瑟夫·E.奥恩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提出了教育下一代大学生的方法: 发明、创造、发现—填补社会需求,这些需求甚至连*高端的人工智能体都无法做到。奥恩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需要数据素养来管理大数据流,需要科技素养来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而作为人类,他们也需要人文素养(人性、沟通和设计)以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与智能机器协同合作。同时,他认为,经济增长是必然的,而经济增长与培养生产力挂钩。为更好地培养生产力,大学应多和企业合作,让企业参与大学活动,参与调整大学课程内容的制定和设计,同时把大学当成企业一样运营。

4、《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作者:[美]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考察了1850—1978年间美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以文凭社会的文化生产为研究切入点,从社会学视域分析了文凭的本质和文凭异化的过程,揭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内在关系,进而完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批判。

5、《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作者:林崇德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所著。作者怀着一颗对教育事业赤诚的心,向中小学教师倾囊相授其一线从教心得、中小学教改实验与实践经验以及多年相关科研工作成果。作为一本教师教育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从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特点 、智育与德育、建构各种学科能力、班主任工作、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向读者展示了新世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阐释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作者还率先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的重点”“教师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师德是魂,师爱是魂中之魂”等启迪心智、影响深远的教育理念。本书既为教师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践指导,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师必备读物。

6、《规律与镜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问题史》

作者:翟海魂,柳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职业教育发轫于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为世人称道的职业教育。但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发展方式、功能、价值、管理体制以及技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等问题的争论在职业教育历史上不断出现。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中重复出现的问题,《规律与镜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问题史》系统梳理了职业教育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问题,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发达国家为解决职业教育问题提出的主张、理论和方法,借鉴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有助于我们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开阔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

7、《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 : 纪念杜威来华讲学100周年》

作者:张斌贤,刘云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杜威是20世纪以来对中国教育影响较大的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杜威曾访华讲学两年又三个月,对中国的思想界和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主要回顾百年来,杜威教育思想特别是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对中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影响,揭示杜威以及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中的意义。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百年传播的曲折历程,对今后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近百年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

8、《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作者:周文辉 赵军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南》不但涵盖选题规范、文献检索、研究设计、谋篇布局、文本表达和著录规范等学位论文撰写的一般要求,而且分章专题讨论了案例研究、调查研究、政策分析、实施方案、产品研发、文献研究、工程设计和实验研究8类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此外,本书附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专业学位论文的答辩汇报》《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常用格式》等对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有用的参考资料。

9、《吾国教育病理》

作者:郑也夫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

  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

  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

  令全社会马首是瞻的官员高学历

  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

  情商对常人重于智商

  意志力的缺乏是当代社会的精神癌变

  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桥

  行政化与单一化是孪生兄弟

10、《迎接工业化的挑战:美国职业教育运动研究》

作者:张斌贤、高玲等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充分搜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再现了作为一场广泛社会运动的1906~1917年美国职业教育运动。 全书共包含八章,分别论述了作为这场运动序幕的手工训练运动的开展情况、职业教育运动始末、美国全国工业教育促进会的历史、普罗瑟的职业教育思想、斯内登与杜威的论战、对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影响深远的《史密斯-休斯法》的创制和实施情况,并在附录部分选译了职业教育运动中的一些重要历史文献。

11、《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 (Anders Ericsson)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1月1日)

内容简介: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

“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

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12、《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卡伦·霍妮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2月1日)

内容简介:

《我们内心的冲突》较之于《我们时代的神经人格》,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发展,而且达到了早期著作中鲜有的哲学的高度。

本书讨论了人内心的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结果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因此,即使读者已经从作者早期论著如《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初步接触了她的理论,但要真正认识、全面了解作者及其代表的学说,则只有在进一步细读她后期的成熟之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之后才能实现。

13、《自我分析》

作者:卡伦·霍妮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1版 (2016年3月1日)

内容简介:

《自我分析》属于心理系列的书籍,手把手教我们层层剥离神经症人格。对自我分析的可行性与可取性分析,自己充当自己翻越大山的向导,指出路线。神经症倾向的显著特征是他们的强迫性,主要表现在不加区别地追求自我目标和对挫折产生焦虑。在精神分析解读的各阶段,受压抑浅的含义,首先变得可以触及,较深的将随后浮现。作者建议偶尔的自我分析。

14、《逆商:我们该如何应对坏事件》

作者:保罗•史托兹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9年3月1日)

内容简介:

人的一生大多是在逆境中度过的,当我们遭遇各种困境、失败和挫折时,逆商(AQ)的高低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逆商表示挫折承受力的指标,反映的是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认知心理学、心理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生理学是逆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三大支柱。

作者在阐述逆商CORE——Control(掌控感)、Ownership(担当力)、Reach(影响度)、Endurance(持续性)四个纬度,以及如何使用LEAD工具( L= Listen,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E= Explore,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A= Analyze,分析证据;D=Do,做点事情)的同时,例举了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案例,为读者全面展示了如何应对逆境的方法、如何重塑生活,从而向上攀登、超越自我、掌控我们未来前行的方向。

15、《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第1版 (2018年5月1日)

内容简介: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16、《不焦虑了》

作者:安藤俊介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第1版 (2019年5月1日)

内容简介:

《不焦虑了》是一本超实用心理自助类图书,该书从生活,工作,社交,金钱等各方面讲述如何面对日益增加的压力,和我们无法摆脱的焦虑心理。全书内容翔实,涉及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焦虑情况,找到能缓解焦虑的办法。80多种小方法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平和,找到真正自洽的状态。瞬间拜托焦虑状态。

17、《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作者:约瑟夫·布尔戈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1版 (2019年3月1日)

内容简介:

大考在即,一看书就犯困,丝毫提不起精神,于是选择用打游戏来转移自己本该用于学习的注意力。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日复一日地拖延下去,既不愿意想办法解决,又在逃避中陷入深深的焦虑。感情中遇到诸如伴侣出轨等情况,下意识地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想方设法寻找对方没有出轨的证据。

……

就像鸵鸟遇到危险时,下意识地把脑袋扎进沙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了就是安全的。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不愿意去面对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会倾向于选择用“转移注意力”“拖延”“否认”等方式去逃避。然而,逃避的效果是临时的、短暂的,它很少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我们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心理学家研究指出,逃避的心态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范畴。本书即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出发,妙趣横生地解释了我们总是在逃避的原因,帮助我们克服遇到问题就试图逃避的消极心态,找到勇敢去面对的办法。写给不知不觉就开启逃避模式的你。

18、《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作者:张展晖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第1版 (2018年8月1日)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运动、饮食、恢复和心态四个维度讲述如何保持旺盛精力的自我管理书。作者从国际运动员和职场人士群体持续几十年保持状态的奥秘出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健康管理经验,指出人们总是片面地从胖瘦、结实程度去判断精力是否旺盛,而事实上除了胖瘦之外,心肺功能、摄氧量、心率、静态心率、疲劳程度等参数,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精力值。要综合改善这一切,就要对精力进行科学、系统化的管理,确定自己运动的舒适区、挑选优质饮食进行科学搭配、学会休息恢复并找到活在当下的心态。

19、《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作者:莫琳·希凯

出版社: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8年9月1日)

内容简介:

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事情来了就做,很少去想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做了之后想得到什么结果?笃信天道酬勤,大部分时间用来埋头苦干,却鲜少抬头看路?习惯于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事实上,任何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奋,注定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

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当下,在竞争激烈的高阶领域,决胜的关键不仅在于知识的多寡、勤奋的程度如何,更在于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本书作者、香奈儿前全球CEO莫琳·希凯回首自己从普通职员到职场巅峰的进阶之道,为你逐一揭开在所有领域获取成功的共通秘笈:遇到复杂问题时,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分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低成长区跨越到高成长区;让自己冷静下来后,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战术上的勤奋和战略上的优化同时推进;刻意练习深度思考的能力,使之成为习惯;……用深度思考连接一切,是未来10年最有价值的认知升级与自我精进的模式,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20、《事实》

作者:汉斯·罗斯林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第1版 (2019年4月30日)

内容简介:

避免情绪化决策! 认识情绪化本能,作出相应改变,摆脱非理性的困扰,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设性的行为中!一旦你拥有了《事实》提供的思维方式,你就能:远离焦虑、变得乐观、充满希望、变得理性、发现潜在的商机、作出有效决策。


上一篇:第八十八期
下一篇:第八十六期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