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第七十八期

来源: 时间:2018-06-11 点击量:

1、《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生》

作者:肯·贝恩(KenBain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生》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振奋的科学结论:卓越大学生的成长经历证明,重要的不是你上了哪所大学,而是在大学你做了什么应该做的事情——只要你找到内心的激情,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卓越的大学生。

2、《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该书取自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通览全书,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沿着作者的思路,可以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虽然事过境迁,但作者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仍然充满活力,值得借鉴。

3、《为了儿童的利益——美英学前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作者:方卫平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从美国和英国两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视角,深入探讨两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4、《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美)理查德.格里格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 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 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5、《我们内心的冲突:武志红导读版》

作者:[美]卡伦·霍妮译者:武志红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有内心冲突,但什么样的冲突会导致心理疾病呢?这些冲突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才能从这些冲突中突围呢?本书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的代表作,导读则是在中国享有盛誉的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武志红。在书中的导读中,武志红用自己的生活对卡伦·霍妮的心理学理论进行了通俗生动的诠释。譬如,在分析神经症冲突时,他说这种冲突是180度的对立,非此即彼,如同“亲妈与妻子掉进水中,你救谁”一样难以抉择,真的能把人逼疯。这些接地气的解读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还有利于人们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6、《微表情心理学》

作者:陈璐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内容简介:

微表情是一种本能反应、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的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准确的线索和证据。人无秘密可言。即使他们嘴不做声,指头也会喋喋不休。内心的秘密总会通过一个毛孔泄露出来。虽然微表情可以完整呈现其隐瞒秘密的情绪,但转瞬即逝,往往为人所忽略。从浮现到消失,微表情一闪而过的时间,不到1/25秒。所以你需要学习并掌握微表情心理学的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实践运用,这样你才能够把握这一瞬间的真相。

7、《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作 者:(法)勒庞

出 版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乌合之众》作者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作者论述在传统社会因素毁灭、工业时代巨变的基础上,“群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8、《爱的教育》

作者:(意)亚米契斯AmicisE D) 著,夏丏尊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9、《中国教育史》

作者:孙培青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按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分章,把各时代各阶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对教育制度的研究,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为中心,论述其方针政策、管理措施、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经验与教训;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予以重视,通过对主要代表人物的分析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以总结教育理论思维的经验。运用辩证方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区分精华与糟粕,以便古为今用,提供历史借鉴。

10、《蒙台梭利家庭教育解决方案: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

作者:【美】白玛琳MarleneBarron,Ph.D.)【马来骆思洁JesmineLok)/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发掘孩子一生内驱力的教育

真正的蒙氏教育,是尊重孩子本性的教育

真正的蒙氏教育,是2~10岁孩子迫切需要的教育

真正的蒙氏教育,要求家长准备*适合的环境,提供*恰当的支持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

11、《回到教育原点》

作者:窦桂梅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内容简介:

窦桂梅,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玫瑰”,被广大青年教师服膺为榜样和领路人。她以勤奋、自信、智慧、灵性修炼自己,打造团队,谱写出美妙动人的教育华章。本书是她几十年的教育教学智慧和教研课改经验,告诉我们如何修炼核心素养,如何进行教研教改,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引领师生,什么是有效课堂…… 本书涵盖了作者多年来在核心素养、教研教改、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宝贵体验和精辟思考。

12、《教育的目的 》

作者:(英)怀特海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育的目的》由怀特海所著,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因此在所有的章节中,都将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本书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 本书除了第四章外,都是作者在一些教育和科学团体的演讲,它们都是有实践证明的经验之谈,或是教育实践后的反思,还有一些对该主题的批判。

13、《陶行知教育文集》

作者:胡晓风等主编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以民主、创造以求共各,进而为探索、推进中国现代化乃至全球现代化奋斗终生。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立志:“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1923年,他在给妹妹陶文渼的信中讲到他们共同肩负的使命:“这使命就是运用我们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交与后代。这是我们对于千万年来祖宗先烈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于亿万年后子子孙的责任。”他不辱使命,躬亲实践,终生不渝,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生活教育理论。为适应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特别是受教师教育者)的需要,特从四川教育出版社修订再版的《陶行知全集》(1—12卷)中精选出207篇编成这栖《陶行知全集教育文集》。文集的最前面选了两封信,用以表明陶行知的经历和终生志愿。其余均以时间为序分段编排。

14、《教育的细节》

作者:朱永通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育的细节》认为细节背后是大故事,蕴藏着深刻的教育秘密,讲述了教育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全书共分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道出鲜活案例中蕴含的思考和启示。细节虽小,却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

15、《育人三部曲》

作者:(苏)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代表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和《给儿子的信》构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人在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阐述人在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给儿子的信》涉及人在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这三部著作作为三部曲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清楚地认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以及他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品格。

上一篇:第七十九期
下一篇:第七十七期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