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第七十四期

来源: 时间:2017-12-22 点击量:

第七十四期

1.《精神的牧放与规训:学术活动的制度化与学术人的生态》

作者:阎光才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学术人以及想成为学术人的人细细品味的著作,因为这本书和大家谈的就是当下学术人自己的学术生态和生存样态。本书通过对学术制度的生发和演变的历史分析、当下学术制度的运行状态以及有关实证意义的理论解释,揭示中国学术人生存状态中的众多面相和有关制度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建言性的主张。本书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分析透彻、评论一针见血。只有对学术人的生存状态有深入的、持续的关注和思考,才能写出这样畅快淋漓的文字。

2.《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修订版)》

作者:许纪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在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后首次推出的修订版。新版继承了首版“以学理论证思想,以思想提升学理”的特色,内容上进行了大幅更新,呈现出作者十年间对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论题的研究和思考。知识分子死亡了吗?有没有可能以传统的方式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被高度专业化、文化被商业操纵和元话语被解构的后现代社会中继续存在?史铁生、黄远生、金岳霖、顾城、王元化……一连串锥心追问与熟悉身影之下,对新世纪知识分子命运前途的冷峻讨论以及上世纪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激情回眸双向展开……

3. 《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增订本)》

作者:许纪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术的晚清到2世纪初的今天,中一直处在“不是生就是死”的历史转型的大时代之中。作为大变革重要推动者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思考、探索、挣扎乃至迷路,始终是读者们持续关心的焦点话题。书中尽管关十中国知识分子的研究,由于冷战的结束在国外不再是热点而陷入低潮,但在国内,一个世纪之前知识分了前辈的心灵依然与我们息息阳通,尢论足人文学者,还是知识大众,都希望从前人的经验与谬误当中获取历史的智慧,照亮中国未来的发展——无论是社会政治之路,还是内在心灵旅程。

4.世界的苦难

作者:皮埃尔·布尔迪厄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认真的观察及倾听,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查著作。通过一个个以访谈形式出现的鲜活的生活史个案,展示了当代法国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并透过社会学的解释,揭示出痛苦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本书是布尔迪厄将学者责任与公民使命融为一体,集中探讨弱势群体艰难处境的著名成果。在看似平淡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述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苦难真相。

5.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

作者:皮埃尔·布尔迪厄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区分》通过各种社会统计调查和时尚采样,揭示出各种所谓文化品位、生活趣味等文化消费其实是各阶级内部各阶层相互斗争的场域,反映的是社会的区分与差异,而这种种文化消费又再生产了这种区分与差异。本书告诉我们,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纯粹的,都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趣味是一种对人的阶级分类,而这一分类的构成、标示和维持,掩盖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使不平等具有了某种合法的外衣。

6.高等教育社会学

作者:(美)冈伯特 主编,朱志勇,范晓慧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详尽阐述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脉络,介绍了高等教育不平等、学术职业、大学组织、高等教育制度及政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此外,本书还探讨了高等教育社会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知识生产、课程变革、科学技术影响、国际合作与全球化等前沿研究领域的*进展状况。  

7.文化的解释

作者:格尔茨(Clifford Geertz)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

格尔茨在书中全面梳理了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的误区,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从一个又一个案例中提出的一个个独特观点,来阐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文化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恰当方法等问题。格尔茨在这部“不是理论探求而是经验研究”,因而也比较易于普通读者理解的著作中,以颇具气势、激情、学识和智性的笔触,对将文化作为“文本”阅读的观念进行了通俗化,由此使人类学与文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 

8.忧郁的热带

作者:(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思想在战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他作为专业人类学家和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上。在人类学界,作为理论人类学家,50年来其专业影响力几乎无人可及。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其声势在结构主义运动兴盛期间竟可直逼萨特,甚至曾一度取而代之。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思想在战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他作为专业人类学家和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上。在人类学界,作为理论人类学家,50年来其专业影响力几乎无人可及。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其声势在结构主义运动兴盛期间竟可直逼萨特,甚至曾一度取而代之。

9.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

作者:((美)安德森 等编著,蒋小平 等译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构成了72种分类结果。《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完成,表明知识分类学习论思想已被课程、教学和评估专家接受,是科学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10.教育人类学

作者:(德国)武尔夫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导论式的架构为我们呈现了当前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前沿进展。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人的可塑性问题,涉及人类的教育梦想、个体的完善等;第二部分论述了教育、文化与人类学中的模仿,主要是模仿的意义与形式;第三部分论述了教育全球化与跨文化教育,主要论题有青少年犯罪、他者以及教育的全球化;第四部分展望了教育人类学作为教育的新视角其潜在的发展前景。

11.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

作者:[英]安东尼·吉登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者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这三位思想家的社会学理念进行了简洁而又全面的分析,并检视了马克思的观点与涂尔干、韦伯之间的主要分歧。该书被誉为“了解社会学三大古典传统的系统入门书”。

12.The Handbook of Scholarly Writing and Publishing

作者: Tonette S. Rocco,  Tim Hatcher

出版社: Jossey-Bass;

内容简介

There is a need for a resource that focuses on writing for publication that discusses the components of a manuscript, types of manuscripts, and the submission process. This groundbreaking book fills that need and includes information on how to develop writing skills by offering guidance on becoming an excellent manuscript reviewer and outlining what makes a good review. It shows how to craft scholarly papers and other writing suitable for submission to academic journals. The book offers on developing a manuscript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scholarly journals including tips on follow through with editors, rejection, and rewrites and re-submittals.

13.The Handbook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作者: Richard D. Howard,  Gerald W. McLaughlin , William E. Knight 

出版社: Jossey-Bass;

内容简介

Institutional research is more relevant today than ever before as growing pressures for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 and increased institutional accountability motivate higher education to effectively use ever-expand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As the most current and comprehensive volume on the topic, the Handbook describes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that define institutional research. The book contains an overview of the profession and its history, examines how institutional research supports executive and academic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 and discusses the varied ways data from federal, state, and campus sources are used by research professionals.

14.Telling a Research Story: v. 2: Writing a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 Christine B. Feak  John M. Swales 

出版社: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Revised edition

内容简介

This is a handy booklet for researchers/scholars writing literature reviews. "Telling a Research Story: Writing a Literature Review" is concerned with the writing of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is not designed to address any of the preliminary processes leading up to the actual writing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is volume represents a revi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material on writing literature reviews that appeared in English in "Today's Research World". It progresses from general to specific issues in the writing of literature reviews. It opens with some orientations that raise awareness of the issues that surround the telling of a research story. Issues of structure and matters of language, style, and rhetoric are then discussed. Sections on metadiscourse, citation, and paraphrasing and summarizing are included.

15.Institutional Research and Plan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Global Contexts and Themes

作者: Karen L. Webber ,Angel J. Calderon

出版社: Routledge

内容简介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 shifts, increase in student enrollments, rapi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market-driven environments are altering the way higher education operates today. Institutional Research and Plan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hese changes on decision support and the natur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Bringing together a diverse set of global contributors, this volume covers contemporary thinking on the practices of academic planning and its impact on key issues such as access, institutional accountability, quality assurance, educational policy prior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data systems.

上一篇:第七十五期
下一篇:第七十三期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