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提问》
作者:[美] 尼尔·布朗,[美] 斯图尔特·基利 著;吴礼敬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面对提问和质疑,你有能力组织更多确凿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吗?还是只把声高当有理?一遇到别人提出相反的观点,就认为是没事找茬,有意和自己过不去,甚至为此恼火:他为什么横竖不肯接受我的观点?
过于感情投入,很大危险就是可能没法识别谬误和操纵。将难回答的问题直接枪毙掉比仔细思考后再回答要容易得多,而且这样做一定让你显得一言九鼎霸气外露,但也在无形中关闭了通往批判性思维的大门。
不草率、不盲从,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
2、《超常能力的本质和培养:超常教育理论的前沿探索》
作者:[美] 戴耘,刘倩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戴耘博士以前所未有的视野和远见,在《超常能力的本质和培养(超常教育理论的前沿探索)》中系统地提炼超常能力并为超常教育提出了一种新的框架领域。他围绕三大核心问题确定了九种主要争议:在才能发展中,先天能力、环境、经验和个人努力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我们如何界定超常教育的目标?如何促进发展?如何定义超常教育的目标,促进?《超常能力的本质和培养(超常教育理论的前沿探索)》必将成为该领域中的里程碑。
3、《自私的基因》
作者:[英] 道金斯 著;罗小舟等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世纪经典的著作,是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三十周年纪念版,它在前版本基础上有一些增补和修订。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这本书充满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这是第一次。他惊世骇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4、《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美] 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吕娜 译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过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
5、《非暴力沟通》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做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把谈话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6、《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内容简介:
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
2007年,津巴多教授首度撰书详述其事,并结合从该实验到伊拉克监狱虐囚案三十多年来的社会现象,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彻解释“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为什么优秀的美国女兵会对伊拉克战俘做出虐囚的性游戏?为什么护士明知医生处方超剂量,却仍遵从指示开药?为什么上司只是暗示和默许,属下却惟命是从和变本加厉?在日常生活中种种社会角色剧本的规范与约束下,我们是否会像上帝最爱的天使路西法一样,不知不觉地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之事,从而堕落成魔鬼撒旦。善恶的界限在哪里,人性的脆弱超乎你的想象!
7、《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2版)》
内容简介:
《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2版)》是一部影响了全球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吉尔特·霍夫斯泰德以自己在20世纪60年代末对一家跨国公司在40多个国家的分公司的研究为基础,开创性地提出了分析国家文化的四个维度: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气质一阴柔气质。其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以来,成为全球学术界、企业界、教育界、政界引用和讨论最多的话题。后来,有学者针对亚洲文化发展出第五个维度:短期导向一长期导向,并得到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认同。于是,这五个维度成为跨文化研究的圣经般的权威观点,并不断得到来自全球各国和各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的证据支持。到《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2版)》英文版第二版时(2005年)。历时30多年,已经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项研究,重复、扩展或验证了《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2版)》的核心观点和五维度的国家文化模型。
8、《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了一个解释现代性及其与自我关系的新框架。作者延续了他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认为“极盛”或“晚期”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的秩序,其特征是一种发展了的制度反身性。在当下,现代制度的全球化趋势伴随着一种日常生活的转型,而这种转型又对个人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自我变成了一种“反身性规划”,经由一种可被修改的有关自我认同之叙述而实现和维持。作者试图通过本书向读者说明,自我的反身性规划乃是一种控制形式,它与现代制度所体现出来的“对未来的殖民”的总方向并行不悖。然而,这种控制形式也带来了一种质疑上述总方向的趋势,也为晚期现代性的新政治议题提供了实质内容。
9、《自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
我自己到底是谁;如何对他人和环境做出思考和反应;如何才能地了解自己;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实现期望的目标……为什么有人如此悲观和消沉,甚至抑郁自杀,也有人面对压力和失败却能如此乐观,坚韧不屈?什么是自尊?为什么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与别人迥异?自我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中心主题。布朗夫妇在《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自我(第2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他们对复杂思想的表述通俗易懂,全书读来轻松有趣,生动活泼。
10、《在生命最深处与人相遇》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心理方面的书。欧文·亚隆是当代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也是团体心理治疗的实践者与重要的代表人物。亚隆将文学、哲学的观念带入了心理治疗领域,倡导治疗者与病人之间要培育一种亲密的互动关系,反对将心理治疗教条化、手册化。几十年来,他的著作如涓涓细流一般,滋润着无数颗在大千世界中迷失的心,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本书将引领读者走入大师的心路历程,与大师一起“一路同行”,一同俯瞰存在心理学的宏伟圣殿,一同仰望浩瀚的星空,探寻人类问题的归宿。
11、《当尼采哭泣》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精装)》亚隆博士在本书中再度扮演大无畏心灵探险者的角色,引导病人──和他自己迈向生命的转变。以六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真实与虚构交错,记录他自己和病人面对人生深刻挑战的经过,探索精神治疗的奥秘及核心。
12、《正义论》
作者:(美)罗尔斯 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 译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功利主义在现代政治和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其他理论,如直觉主义, 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正义观和道德观。《正义论》主张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契约目标是选择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即正义原则。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符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13、《教育漫画》
作者:[英] 洛克 著;郎悦洁 译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主要内容: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
《教育漫话》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14、《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
斯宾塞认为:教育根本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如果通过强迫性的训练来塑造孩子的性格,这完全是徒劳的。心智和身体一样,如果超过一定的强度,就不能吸收。而教育者要想有效地教育孩子,就要少发布命令,放弃一些自己的专业,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的出版,引发了美国教育界的“革命”,美国大学、中学、小学课程和教育方法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这次改革,很大程度上吸取了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从而奠定了美国一百年来的人才优势!
15、《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
Ю.K.巴班斯基是苏联的教育家。他的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本书包括他的十二篇论文,都是以论述教学过程优化为主题的。所谓“优化”,简单地说,就是用短可能的教学时间,取得大可能的教学效果,即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所应担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作者立足于教学实践,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对教学过程优化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对教学论、特别是对教学论的方法论作出了重大贡献。过去,他的理论对我国广大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和教育科学研究者有很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今后亦然。十二篇文章,既有内在联系,可以相互补充;又各自独立成篇,可以单独阅读。阐述深入浅出,内容充实具体,译文亦较流畅,便于读者阅读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