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第六十七期

来源:admin305 时间:2017-03-28 点击量:

好书推荐

1、《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作者:阿曼达·里普利 (作者), 王少博 (译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三个美国高中生分别前往芬兰、韩国、波兰交换一年。这三个国家都培养出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但几十年以前,这三国的孩子根本没有那么聪明。本书通过讲述交换生们的故事,结合作者深入三国的实地调查,和与众多教育政策制定者、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全面沟通交流,说明了:芬兰、韩国、波兰如何改变本国教育平庸的局面?


2、《优秀的绵羊》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作者), 林杰 (译者)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内容简介:

2008年,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决定辞去自己的终身教职,离开这所常春藤名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感觉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3、《无声告白》

作者:伍绮诗(作者), 孙璐 (译者)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4、《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黑柳彻子(作者), 赵玉皎 (译者)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内容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窗边的小豆豆》不仅带给世界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很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5、《教育的细节》

作者:朱永通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育的细节》认为细节背后是大故事,蕴藏着深刻的教育秘密,讲述了教育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全书共分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道出鲜活案例中蕴含的思考和启示。细节虽小,却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


6、《给教师的建议》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给教师的建议》原名《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中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门针对教师,写了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地反应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师实践。这一百条建议,每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包含情感,非常利于阅读,是一本教育的经典图书。

 

7、《万历十五年》

作者: 黄仁宇

出版社: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故事讲述的是在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8、《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作者:内尔·诺丁斯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内尔·诺丁斯论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孩子们应该学会如何关心作为物质和精神结合体的自我,如何关心身边的和远在他乡的人,如何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如何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以及如何关心各种学科知识。这一教育模式没有反智主义倾向,相反,它向教育者们提出这样一个挑战:在引导学生探讨人类生活中最重要问题的时候,如何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9、《后现代课程观》

作者:小威廉·E.多尔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后现代课程观》运用宏观综合的视野,描绘了后现代多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蓝图,以寻求取代现代性的单向独白式权威教育。作者首先深刻批判了西方受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认为这种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已沦为一种封闭性的科学教条,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一个环节,教育与课程从而被彻底工具化了,教育与课程的内在价值——促进人的心灵成长的价值被彻底泯灭。

 

10、《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作者:薛涌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大学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你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东西,看看你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能干得多么出色。这才是检验你才能的一把尺子,也是对你最好的训练。大学教育的根本,就是这种心灵的自由。如果你老盯着什么是“热门”,盘算着什么“有用”,你的心灵就会像一个总盯着老板脸色的雇员一样唯唯诺诺。

 

11、《我想看到的世界:哈佛教授送给年轻人的礼物》

作者:珍妮·苏克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亚洲首位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称号的女性——珍妮•苏克娓娓道来,关于人生,关于艺术,关于法律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本书是一本满载珍妮•苏克教授的人生历程、思绪与热情的随笔集。

苏克征服了耶鲁、牛津、哈佛三大名校,这个原本沉默的女孩,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塑造了自己的人生,成为哈佛法学院优秀的教授,她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又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12、《致儿女书》

作者:蔡笑晚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三十余年间,蔡笑晚先生与远隔一方的子女间书信往来两千多回,从未间断。本书从中精选了100封家书,清晰地还原出孩子们成长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好父亲蔡笑晚给予他们及时的精神抚触与心灵对话,非常值得天下父母和孩子们反复品读回味。互联网时代,书信已经被多数人遗忘。家书抵万金,如果你的孩子在外地读书,正是你挥洒家书的好时机。本书是家长用书信、电子邮件教育孩子立志、做人、做事的经典参考。

 

13、《活着》

作者:余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主要内容:

《活着(新版)》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14、《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主要内容:《苏菲的世界》一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5、《月光落在左手上》

作者:余秀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上一篇:第六十八期
下一篇:第六十六期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